js文件不存在或浏览器不支持该js
保护视力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上海市徐家汇体育公园控制性详细规划局部调整及附加图则编制
(公众参与规划草案)
2017-03-31  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局

规划组织编制单位: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局

          徐汇区人民政府

        上海市体育局

                    上海久事(集团)有限公司

规划编制单位: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按照《上海市城乡规划条例》和《上海市制定控制性详细规划听取公众意见的规定(试行)》的有关规定,开展本次划听取公众意见活动。欢迎公众对规划内容提出宝贵意见,组织编制部门将予以认真研究并对规划内容进一步深化完善。

  公示时间:2017331日至2017429

  反馈意见方式:

  邮箱:gtjgg@xh.sh.cn

  来信请备注“徐家汇体育公园控制性详细规划局部调整及附加图则编制公示反馈意见”。

  来信和联系地址:徐汇区规划和土地管理局(南宁路9698楼),刘女士,邮编200235,电话021-54257085


  规划范围

  徐家汇体育公园位于徐家汇社区132街坊,街坊四至边界为漕溪北路—零陵路—天钥桥路—中山南二路,规划范围总用地面积约40.6公顷。

  目标定位

  围绕上海建设“国际赛事之都”的总体目标,徐家汇体育公园将通过场馆功能升级和户外环境改造,建设成为“体育氛围浓厚、赛事举办一流、群众体育活跃、绿化空间宜人”的市级公共体育活动集聚区,成为卓越的体育赛事中心、活跃的大众体育乐园、经典的体育文化地标。主要承担承办国内外顶级体育赛事、满足市民健身休闲要求、开展青少年业余训练和引领体育产业发展四项功能。

  主要规划内容

  1.场馆改造

  保留和改造体育场、万体馆、游泳馆和东亚大厦四栋主要建筑,其余建筑基本拆除。场馆改造中,一是优先满足顶级赛事及赛事配套空间布局需求;二是“量体裁衣”,对既有建筑空间进行匹配性改造,布局全民健身和专业服务功能。

  1)上海体育场改造

  改造后仍然作为一座能够承办综合性运动会的体育场,在继续办好中超联赛上港俱乐部主场、国际田联钻石赛上海站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利用率,培育引进足球、橄榄球、棒球、攀岩、壁球等其他顶级赛事。

  2)上海体育馆改造

  通过改扩建,提升功能,满足乒乓球、羽毛球、篮球、排球、斯诺克等赛事要求,创造条件引进拳击、自由搏击、电子竞技等娱乐性、观赏性强的新兴体育赛事。改造后建筑立面与形象保持原有风貌。

  3)上海游泳馆改造

  保持原有游泳池、儿童泳池等功能,满足游泳、跳水等项目的青少年业余训练。

  4)东亚体育大厦改造

  主要用于满足体育公园运营管理办公要求。可考虑赛事运营管理中心,包括场地管理、监控中心、中后台运营中心等功能。改造中聚焦建筑外观和绿色节能改造,建筑高度结合区域景观统筹研究。 

  2.公园设计

  公园设计中,一是强调公园绿地体系,突出多层次的立体绿化,统筹绿地和体育活动场地布局;二是强调基地的高度开放共享,将其视为提升徐家汇地区步行活力的关键节点,弱化超大街坊对地区步行系统的阻隔,突出与周边街道和街区的融合共享。

  1)体育公园24小时对外公共开放

  沿零陵路和天钥桥路打造具有活跃功能互动的公共开放界面,通过微地形的山丘、大片的草地、成片的树林,将市民引入公园。沿漕溪北路和中山南二路密植绿化,弱化高架道路带来的噪音、视线等不利影响。

  2)营造高品质的公共开放空间

  拆除部分现状建筑,梳理现状的硬地、通道,整合绿化,从而释放出空间以用于绿化和户外体育运动。街坊内的公共开放空间占比增加到约50%(包括绿地、广场和户外体育场地)。结合人流疏散、举办大型体育文化活动、庆典集会的需求,在公园内部布局若干广场。

  (3)户外运动场地和绿化空间相互融合

  结合绿化设置运动场地,营造在树林中运动的感受,并利用乔灌木减少不同种类体育活动之间的干扰。户外运动项目主要包括足球公园、篮球公园等。室外场地既要满足青少年精英基地和少体校训练,又兼顾对市民的开放。

  (4)构建多层次慢跑系统

  联动城市界面,利用人行道空间,结合街道断面改造设计,营造安全舒适的沿街步道,与徐汇区的街道跑步网络对接。在公园内部,形成串联场馆和户外空间的地面慢跑道,线形灵活有趣,结合公园的不同功能布局,营造移步异景的跑步感受。

  3.交通组织

  1)以公共交通为主导,有限提供停车位

  发挥徐家汇体育公园地区公共交通资源的优势,未来依靠公共交通分担较大的出行比例。充分利用地下空间建设停车场库,停车位不少于1000个,保留现状沿零陵路的地下公共停车场,结合地下空间建设新增地下停车场。

  2)加强人流集散与公共交通站点的联系

  在地面层,梳理和引导公园内部主要人流路径出入口,建立与轨道交通站点出入口和公交车站的有效联系。在地下层,人群可直接利用地下空间连通系统从轨道交通站进入主要场馆。

  3)赛时与平时,采用差异化的交通流线组织方案

  赛事期间,控制机动车出行,地面只允许特殊车辆进入,单向限速行驶,并在开放空间设置临时停靠区。平时,车辆进入街坊后即进入地下车库,实现地面的人车分流。

  4.地下空间

  (1)新建地下体育综合体

  在轨道交通11号线以西、万体馆以南新建1处地下综合体,占地面积约3-4公顷,建筑面积约6万平方米。主要功能为全民健身、运动培训及配套服务,地下二层设置一定数量的停车位。综合体内设置市民喜闻乐见的项目,包括乒乓球、羽毛球、网球、击剑、拳击、瑜伽、舞蹈等。局部采用半地下覆土建筑形式,实现地下空间的自然采光。

  2)加强地下空间连通

  现状已有一条中山南二路过街地道通向漕溪路公交枢纽。结合地下体育综合体新增地下连通道。其中,两条分别连接轨道交通1号线和11号线车站站厅层;一条为过街地道穿越中山南二路,连接上海旅游集散中心;一条连接万体馆,方便运动员从地下体育综合体内的热身场地便捷到达比赛场地。地下通道宽度不小于8米。

  5.建设规模

  改造后,徐家汇体育公园地上建筑面积不超过25.2万平方米(不包括上海体育场、上海体育馆、上海游泳馆和东亚大厦改造中增加的建筑面积),地下建筑面积约11.6万平方米。



    附图:

    


01-总平面图


02-鸟瞰图

03-西广场透视图



04-庆典广场透视图

 



05-东广场透视图



06-慢跑道设计图



07-慢跑道断面设计1



08-慢跑道断面设计2

 

上海市徐家汇体育公园控制性详细规划局部调整及附加图则编制
  (公众参与规划草案)
  2017-03-31 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局
  规划组织编制单位: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局
   徐汇区人民政府
   上海市体育局
   上海久事(集团)有限公司
  规划编制单位: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按照《上海市城乡规划条例》和《上海市制定控制性详细规划听取公众意见的规定(试行)》的有关规定,开展本次划听取公众意见活动。欢迎公众对规划内容提出宝贵意见,组织编制部门将予以认真研究并对规划内容进一步深化完善。
  公示时间:2017年3月31日至2017年4月29日
  反馈意见方式:
  邮箱:gtjgg@xh.sh.cn
  来信请备注“徐家汇体育公园控制性详细规划局部调整及附加图则编制公示反馈意见”。
  来信和联系地址:徐汇区规划和土地管理局(南宁路969号8楼),刘女士,邮编200235,电话021-54257085
  一、规划范围
  徐家汇体育公园位于徐家汇社区132街坊,街坊四至边界为漕溪北路—零陵路—天钥桥路—中山南二路,规划范围总用地面积约40.6公顷。
  二、目标定位
  围绕上海建设“国际赛事之都”的总体目标,徐家汇体育公园将通过场馆功能升级和户外环境改造,建设成为“体育氛围浓厚、赛事举办一流、群众体育活跃、绿化空间宜人”的市级公共体育活动集聚区,成为卓越的体育赛事中心、活跃的大众体育乐园、经典的体育文化地标。主要承担承办国内外顶级体育赛事、满足市民健身休闲要求、开展青少年业余训练和引领体育产业发展四项功能。
  三、主要规划内容
  1.场馆改造
  保留和改造体育场、万体馆、游泳馆和东亚大厦四栋主要建筑,其余建筑基本拆除。场馆改造中,一是优先满足顶级赛事及赛事配套空间布局需求;二是“量体裁衣”,对既有建筑空间进行匹配性改造,布局全民健身和专业服务功能。
  (1)上海体育场改造
  改造后仍然作为一座能够承办综合性运动会的体育场,在继续办好中超联赛上港俱乐部主场、国际田联钻石赛上海站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利用率,培育引进足球、橄榄球、棒球、攀岩、壁球等其他顶级赛事。
  (2)上海体育馆改造
  通过改扩建,提升功能,满足乒乓球、羽毛球、篮球、排球、斯诺克等赛事要求,创造条件引进拳击、自由搏击、电子竞技等娱乐性、观赏性强的新兴体育赛事。改造后建筑立面与形象保持原有风貌。
  (3)上海游泳馆改造
  保持原有游泳池、儿童泳池等功能,满足游泳、跳水等项目的青少年业余训练。
  (4)东亚体育大厦改造
  主要用于满足体育公园运营管理办公要求。可考虑赛事运营管理中心,包括场地管理、监控中心、中后台运营中心等功能。改造中聚焦建筑外观和绿色节能改造,建筑高度结合区域景观统筹研究。 
  2.公园设计
  公园设计中,一是强调公园绿地体系,突出多层次的立体绿化,统筹绿地和体育活动场地布局;二是强调基地的高度开放共享,将其视为提升徐家汇地区步行活力的关键节点,弱化超大街坊对地区步行系统的阻隔,突出与周边街道和街区的融合共享。
  (1)体育公园24小时对外公共开放
  沿零陵路和天钥桥路打造具有活跃功能互动的公共开放界面,通过微地形的山丘、大片的草地、成片的树林,将市民引入公园。沿漕溪北路和中山南二路密植绿化,弱化高架道路带来的噪音、视线等不利影响。
  (2)营造高品质的公共开放空间
  拆除部分现状建筑,梳理现状的硬地、通道,整合绿化,从而释放出空间以用于绿化和户外体育运动。街坊内的公共开放空间占比增加到约50%(包括绿地、广场和户外体育场地)。结合人流疏散、举办大型体育文化活动、庆典集会的需求,在公园内部布局若干广场。
  (3)户外运动场地和绿化空间相互融合
  结合绿化设置运动场地,营造在树林中运动的感受,并利用乔灌木减少不同种类体育活动之间的干扰。户外运动项目主要包括足球公园、篮球公园等。室外场地既要满足青少年精英基地和少体校训练,又兼顾对市民的开放。
  (4)构建多层次慢跑系统
  联动城市界面,利用人行道空间,结合街道断面改造设计,营造安全舒适的沿街步道,与徐汇区的街道跑步网络对接。在公园内部,形成串联场馆和户外空间的地面慢跑道,线形灵活有趣,结合公园的不同功能布局,营造移步异景的跑步感受。
  3.交通组织
  (1)以公共交通为主导,有限提供停车位
  发挥徐家汇体育公园地区公共交通资源的优势,未来依靠公共交通分担较大的出行比例。充分利用地下空间建设停车场库,停车位不少于1000个,保留现状沿零陵路的地下公共停车场,结合地下空间建设新增地下停车场。
  (2)加强人流集散与公共交通站点的联系
  在地面层,梳理和引导公园内部主要人流路径出入口,建立与轨道交通站点出入口和公交车站的有效联系。在地下层,人群可直接利用地下空间连通系统从轨道交通站进入主要场馆。
  (3)赛时与平时,采用差异化的交通流线组织方案
  赛事期间,控制机动车出行,地面只允许特殊车辆进入,单向限速行驶,并在开放空间设置临时停靠区。平时,车辆进入街坊后即进入地下车库,实现地面的人车分流。
  4.地下空间
  (1)新建地下体育综合体
  在轨道交通11号线以西、万体馆以南新建1处地下综合体,占地面积约3-4公顷,建筑面积约6万平方米。主要功能为全民健身、运动培训及配套服务,地下二层设置一定数量的停车位。综合体内设置市民喜闻乐见的项目,包括乒乓球、羽毛球、网球、击剑、拳击、瑜伽、舞蹈等。局部采用半地下覆土建筑形式,实现地下空间的自然采光。
  (2)加强地下空间连通
  现状已有一条中山南二路过街地道通向漕溪路公交枢纽。结合地下体育综合体新增地下连通道。其中,两条分别连接轨道交通1号线和11号线车站站厅层;一条为过街地道穿越中山南二路,连接上海旅游集散中心;一条连接万体馆,方便运动员从地下体育综合体内的热身场地便捷到达比赛场地。地下通道宽度不小于8米。
  5.建设规模
  改造后,徐家汇体育公园地上建筑面积不超过25.2万平方米(不包括上海体育场、上海体育馆、上海游泳馆和东亚大厦改造中增加的建筑面积),地下建筑面积约11.6万平方米。
   附图:
      
  01-总平面图
  02-鸟瞰图
  03-西广场透视图
  04-庆典广场透视图
   
  05-东广场透视图
  06-慢跑道设计图
  07-慢跑道断面设计1
  08-慢跑道断面设计2